户外常识 分类>>
中欧体育暑期儿童安全课第二讲:出行安全
中欧体育暑期儿童安全课第二讲:出行安全数据显示,暑期是儿童居家伤害的高发期:溺水是排位第一的伤害致死原因;道路意外、高坠风险、烧烫伤事件和中毒中欧体育登录入口、窒息伤害等成为儿童青少年意外悲剧的典型原因。
今年暑期,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儿童安全力教育基金联合新浪微公益上线暑期儿童安全教育课,以科普视角和实战经验,为大家分享安全教育知识。
课程由儿童安全力教育专项基金发起人,儿童伤害预防教育专家张咏梅女士主讲,首都体育学院王宏威教官和来自江西省红十字水上救援队队长单元平教官,就溺水预防话题做了现场讲解和指导。一小时的暑期安全课程,内容涉及面广,且又是暑期生活中不得不面临的场景。我们将课程的内容重点做了分类、梳理,提炼了关键词,供家长和老师们学习了解。
据权威机构数据显示:每年有2.2万名0-17岁儿童因道路伤害而死伤。道路伤害是1-14岁儿童青少年的第二死因,是15-19岁青少年第一死因。步行和乘坐机动车是儿童发生道路伤害的主要出行方式。
道路上有很多盲区,主要表现在车内和车外之分。车内盲区主要指开车门时,给车外骑行者造成伤害;车外盲区较多,比如拐弯时候的内轮差所致盲区;停靠的车之间横穿马路的盲区;过马路隔离带时因视线所限造成的盲区等等。所以认清道路盲区是做好儿童出行安全教育的重要一课。
跑过马路这个行为,是造成一半以上儿童发生道路意外的典型行为。为此,研究跑这个动作对孩子道路安全教育的意义十分重大。也正为此,强调交通规则“一慢二看三通过”的重要性。
孩子到了可以骑行上街的年纪,应强调各行其道和遵守交通规则的意义。专心走路、骑行要达到12周岁以上的合法年龄、不能勾肩搭背骑行、不能单手扶把骑行、过斑马线时应下车推行等等规则,都应该了解并遵守。
我国有《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对步行者和骑行者都有明确的行为规定:比如骑自行车、三轮车必须年满12周岁;驾驶电动车必须年满16周岁;骑车不能逆行,拐弯应伸手示意等等。趁放假,建议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了解起来,法律和条例规定的每一个动作,背后都和大量因此造成的伤害行为有关。